南京仁品耳鼻喉医院:哪些原因会导致鼓膜穿孔?会出现哪些症状?
来源:南京仁品耳鼻喉医院
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常见的耳部疾病,指鼓膜(即耳膜)因炎症或外伤出现破裂、缺损。看似小小的鼓膜受损,却可能影响听力甚至诱发感染,了解其病因和表现,能帮我们更早发现问题、及时干预。
一、哪些原因会导致鼓膜穿孔?
鼓膜穿孔的病因多样,主要可分为感染因素和外伤因素两大类:
1.感染因素
急性化脓性
中耳炎是感染性鼓膜穿孔最常见的原因——中耳腔内细菌感染引发化脓,脓液积聚导致鼓膜压力升高,最终破裂穿孔。此外,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也可能逐渐侵蚀鼓膜,造成持续性缺损。
2.外伤因素
外伤导致的鼓膜穿孔更常见于日常疏忽,具体包括:
机械性损伤:用棉签、挖耳勺等硬物挖耳时用力过猛,直接戳破鼓膜;掌击耳部、车祸撞击等外力冲击,或颞骨纵行骨折(耳部附近骨骼受伤),都可能撕裂鼓膜。
物理性损伤:火星溅入耳道、高温液体烫伤耳部、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误入耳道,可直接烧伤或腐蚀鼓膜。
生物性刺激:小虫飞入耳道后挣扎,可能划伤鼓膜;虽少见,但需警惕儿童好奇塞异物入耳的风险。
气压伤:坐飞机起降时气压骤变、潜水时水压急剧升高,或用力擤鼻、爆破声冲击等,气压差会“压破”鼓膜,这类损伤常伴随内耳问题。
二、鼓膜穿孔后有哪些典型表现?
鼓膜穿孔发作往往较突然,症状因病因不同略有差异,但核心表现集中在耳部不适和听力变化:
1.共性典型症状:耳痛、出血、听力受影响
突然耳痛:穿孔瞬间常伴随剧烈耳痛,若为外伤或急性感染,疼痛可能突然发作,随后因压力释放略有缓解。
耳内出血或血痂:外伤导致的穿孔多伴有耳道少量出血,检查时可见耳道内或穿孔边缘有血迹、血痂;感染性穿孔则可能伴随脓性分泌物。
耳鸣与耳闷:鼓膜破损后,中耳与外界直接相通,气压变化会引发耳鸣(如嗡嗡声、蝉鸣声),同时感觉耳朵“堵着”“闷胀”,像塞了棉花。
听力下降:鼓膜是声音传导的重要结构,穿孔后声音传导受阻,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(多为传导性听力损失,即声音变“远”“模糊”)。
2.特殊情况:气压伤穿孔症状更复杂
因气压骤变(如坐飞机、潜水)导致的鼓膜穿孔,除上述症状外,还可能因气压冲击损伤内耳,出现
眩晕、恶心、呕吐,甚至“混合型听力损伤”(既有传导性听力问题,又有神经性听力下降),这类情况需更紧急的干预。
三、耳镜检查
怀疑鼓膜穿孔时,医生通过耳镜检查可快速明确诊断:典型表现为鼓膜上出现不规则裂隙状或圆形穿孔,穿孔边缘多不整齐,周围及耳道内可见血迹、血痂(外伤所致),或脓性分泌物(感染所致)。这一检查是判断穿孔位置、大小及病因的重要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