挖耳后出现耳痛、流水怎么办?南京耳科专业医院
来源:南京仁品耳鼻喉医院
挖耳后出现耳痛、流水怎么办?南京耳科专业医院
频繁或不当掏耳是引发耳部不适的常见原因,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、感染甚至炎症加重。以下针对挖耳后出现的疼痛、流水等问题,提供详细的应对与治疗建议:
一、挖耳后常见症状及成因
挖耳时若使用指甲、棉签等工具,易造成外耳道皮肤破损,引发以下问题:
疼痛:皮肤损伤或炎症刺激神经,表现为持续性刺痛或胀痛,咀嚼、张口时可能加重。
流水/流脓:损伤后感染可导致炎性渗出,初期可能为淡黄色液体,若合并细菌感染则可能出现脓性分泌物。
红肿与狭窄:外耳道皮肤与骨质连接紧密,发炎后会出现红肿,进一步导致耳道狭窄,甚至影响听力。
湿疹加重:反复刺激可能诱发或加重外耳道湿疹,表现为黄水、黄痂,伴瘙痒与脓性分泌物混合。
二、紧急处理与治疗措施
1.立即停止挖耳
任何情况下,一旦出现疼痛或流水,需立刻停止掏耳,避免二次损伤或感染扩散。
2.分情况针对性处理
轻微损伤(皮肤完整、无明显渗液):
无需特殊处理,保持耳道干燥,避免进水(如洗澡时用耳塞防护),疼痛通常会在12天内自行缓解。
皮肤破损或轻度炎症(红肿、少量渗液):
清洁消毒: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(避免酒精,以免刺激伤口)轻轻擦拭外耳道入口处,每日12次。
局部用药:遵医嘱涂抹抗生素软膏(如莫匹罗星软膏),预防感染。
合并感染(明显流脓、剧烈疼痛、听力下降):
清洁耳道:先用双氧水(过氧化氢溶液)滴入耳道,待泡沫消退后,用无菌棉签吸干,清除脓液及分泌物。
滴耳剂治疗:使用消炎滴耳剂(如氧氟沙星滴耳剂、洛美沙星滴耳剂),每日3次,每次23滴,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静置5分钟。
口服抗炎药:
对青霉素/头孢不过敏者:可选二代及以上头孢(头孢克洛、头孢克肟、头孢地尼)或阿莫西林。
过敏者:改用盐酸莫西沙星、克拉霉素等。
疗程:一般需连续治疗710天,直至症状完全消退。
合并湿疹(黄水、黄痂、瘙痒):
口服抗过敏药:如氯雷他定(开瑞坦)、西替利嗪(仙特明)或依巴斯汀,减轻过敏反应。
局部联合用药:抗生素软膏(抗感染)与抗过敏软膏(如地奈德乳膏)交替涂抹,每日2次,同时保持耳道干燥。
三、就医提示
出现以下情况时,需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:
疼痛剧烈且持续加重,影响睡眠或日常活动;
耳道流脓量大、有异味,或伴随发热、头痛;
听力明显下降,或感觉耳道内有堵塞感;
经家庭处理23天后症状无改善,甚至加重。
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明确损伤程度,必要时进行耳道冲洗或清创,避免炎症扩散至鼓膜或中耳。
总之,挖耳引发的耳部问题,关键在于“及时停止刺激+科学护理”,严重时需尽早就医,避免发展为慢性炎症或影响听力。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或是想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,可
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
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